春暖花開季,賞景正當時。3月4日,帶孩子到黎城縣壺山溫泉游玩后,游客王霓對我市景區發展贊不絕口:“一路上風景很不錯,希望今年可以到更多景點游玩,體驗大美長治的魅力。”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市眾多旅游景點迎來八方游客,文旅市場強勢復蘇,迎來首季“開門紅”。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更廣范圍、更高水平上推進文旅融合,今年我市將積極推動黎城、平順通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助力壺關、武鄉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產業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新創國家A級景區6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至2家,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多方位、全鏈條、深層次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把文旅康養產業培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惠及民生的幸福產業。
“周邊不僅有黃崖洞景區,還有溫泉,借著旅游發展的東風,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春節期間,黎城縣黃崖洞景區附近農家樂老板申保紅對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興旺感觸頗深。
文旅為民、文旅惠民、文旅富民,文旅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特色化、多層次的旅游需求。近年來,我市在積極培育發展市場主體、不斷強化市場主體發展平臺支撐、推動市場主體協同發展的同時,多渠道促進消費市場發展,培育消費新熱點,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拓展消費市場。從年初開始,我市采取措施鼓勵歡樂太行谷、城隍廟廣場等景區景點,在重要節日、重要時段開展營銷活動,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帶動餐飲、交通、購物、住宿等二次消費。倡導每個縣區建設夜間消費一條街,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吃、住、行、游、購、娛”夜間文旅商圈。
激發消費需求。今年,我市將繼續辦好武鄉八路軍文化旅游節、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推出文化演藝、康養度假、景區門票優惠等惠民政策。同時,加強市縣聯動、區域聯合,積極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消費月活動。
提升消費服務質量。加快“城景通、景景通”旅游路網建設,配套完善旅游廁所、停車場、咨詢中心、集散中心等服務設施。推動4A級以上旅游景區和康養度假區5G網絡全覆蓋,提升網絡預訂、在線導游、電子講解、電商物流、快速投訴受理等服務功能。加強從業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構建方便、時尚、智慧、可靠的服務體系。
優化消費環境。通過“互聯網+監管”“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和服務平臺”等的應用,規范行業監管,提升監管效能,深化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分類監管體系建設。加強文明旅游教育,及時發布文明旅游和綠色消費指南,引導廣大群眾文明出行、理性消費,創造文明、健康、綠色旅游新風尚。
振興村位于上黨區振興小鎮內,過去村中“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一個因上學難、吃水難、走路難出了名的“貧困村”。近年來,振興村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產業發展,以商帶戶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
“村中推出了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購農產品、體驗農事活動等旅游項目,鼓勵農民建設農家樂170余戶。”振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劍紅介紹,村里以游客新體驗為中心,打造凸顯文化魅力、歡樂互動、科技亮點的全新國潮文化項目——振興不夜村,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文化為旅游鑄魂,為產業賦能。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通過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培育消費新熱點,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蓄勢聚能。